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廢橡膠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廢橡膠最主要的就是廢舊輪胎,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產生近15億條廢棄輪胎,且速度在不斷增長,廢舊輪胎的可被用作生產紙張、水泥煅燒、生產鋼鐵等,F代社會對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21世紀,人類進入知識經濟、循環經濟時代。世界各國正把“發展循環經濟”和“建立循環型社會”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以廢舊物資“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再使用,再循環”為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傳統處理廢舊橡膠的方法如填埋、焚燒等會造成環境污染,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廢舊橡膠成為關注的間題,對廢橡膠的合理回收利用也體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再生能源的理念。
1、廢橡膠回收利用的處理方法
目前廢橡膠回收利用的方法有直接利用、橡膠粉制作再利用、再生膠、燃燒熱能利用。
橡膠粉制作再利用利用機械將廢橡膠加工成膠粉再利用是廢橡膠回收利用最主要的途徑,同時也可以緩解橡膠資源短缺的局面,橡膠粉仍保持其彈性體的固有屬性。來自于廢舊輪胎的膠粉可直接作為生產輪胎或其他橡膠制品(如制鞋、傳送帶、管材、油漆等)的原材料,F階段主流有以下幾種方法:常溫粉碎法、低溫粉碎法、濕法或溶液法。常溫粉碎是利用滾筒或其他設備的剪切作用在常溫下對廢橡膠進行粉碎,其生產工序主要為粗隨與細碎:首先將大塊廢橡膠破碎成膠塊,然后用粗碎機將膠塊再粉碎成膠粒,將膠粒送入金屬分離機和風選機中分離出金屬雜質,除去廢纖維,最后用細碎機將上述膠粒進一步磨碎后,經篩選分級最后得到粒徑不同的膠粉。低溫粉碎是在低溫作用下是廢橡膠脆化,然后再通過機械粉碎完成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冷凍室的橡膠分子鏈段失去運動能力而脆化,易于粉碎,用這種方法制得膠粉粒徑可比常溫粉碎法更小。濕法或溶液法是我國自行開發的膠粉生產新工藝,這種方法是通過溶劑對磨成一定粒度的膠粉進行溶脹,再進行粉碎而制成超細膠粉。一般來說,常溫粉碎法生產的膠粉粒度在50目以下,低溫粉碎法生產的膠粉粒度為50~200目,而濕法或溶液法生產的膠粉粒度在200目以上。
2、國外廢橡膠回收與利用現狀
對廢橡膠回收的處理各地區各國政府采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在歐洲,廢橡膠回收處理的各種方法所占比例為物料回收38.7%、能量回收32.3%、輪胎翻新11.3%。在美國,廢橡膠回收處理的各種方法所占比例為熱能利用52.8%、鋪地橡膠16.8%、建筑應用11.9%4。發達國家利用廢橡膠回收制備能源(熱、電)在整個廢橡膠回收利用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制作膠粉在道路建設中的應用,廢橡膠粉中的抗氧化劑有延緩瀝青路面材料老化的作用,可以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同時可提高路面耐日曬、防冰凍的能力,使路面更平坦、更具彈性,從而降低汽車與路面的摩擦噪聲;第三是再生膠生產。20世紀50-60年代是再生膠發展的鼎盛時期,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子午線輪胎系列充油丁苯橡膠,它以超低價格優勢占領了再生膠行業的大部分市場,導致發達國家將膠粉生產及改性作為廢舊橡膠回收利用的重點。
3、國內廢橡膠回收與利用現狀
目前,我國廢橡膠回收利用主要以再生膠生產為主,不同形式利用的比例為再生膠71.30%、輪胎翻新11.80%、膠粉7.50%、其他方式9.38%。產生這種格局主要因為我國是一個橡膠資源消費大國,同時又是橡膠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另一方面,我國再生膠生產裝備研發力度較大,不斷有新型生產設備的研制成功,利于開發出高品質的再生膠。目前我國已成為再生膠工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再生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示,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有產品出口而且還有成套裝備和生產技術出口。我國廢橡膠回收生產起步較晚,自1982年以來,遼寧、四川、江西等地開始試鋪廢膠粉瀝青路面,路面的熱穩定性明顯提高,反射裂縫大大減少。目前,河南、云南、寧夏、新疆等地在道路建設中也使用了廢膠粉。2010年我國承辦的亞運會中,田徑場塑膠跑道的膠粉質量分數達到了50%,橡膠制造業開始加速發展。